关键词:
成都市
主城区
大课间
特色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人类科技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小学生在享受良好物质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体质下降,视力降低、肥胖率增高等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状况。这些年,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越发下降令人担忧,一份来自教育部的有关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的耐力素质十几年间越来越差,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能力也在逐步下降,偏胖超重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1]。近年来征兵,因体质不合格而被淘汰的人数逐年增加,体重普遍超标,视力越来越差,甚至一些多发于中老年人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等也越发年轻化。这样严峻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重视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身体锻炼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党中央、国务院的指令,贯彻全国体育会议精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1999年由国家教育部指导在全国各地展开实施。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更长,内容更为丰富多彩,组织形式也更加灵活[2];不但可以调节上课时紧绷的神经,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强体质陶冶身心;还能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促进形成优良的校风校貌,同时造就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成都市主城区各小学所在不同地域和活动特色,选择了在2014年成都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小学组)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共30所小学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成都市主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目前的开展初具特色:(1)在活动内容方面具有多样化、辐射化以及专一化三种风格;(2)在活动形式上,分为以班级为集体开展活动、以年级为集体开展活动、以活动内容相同的为集体开展活动;(3)通过变化活动形式利用场地,通过拓展其它空间利用场地(4)活动评价工作主要有多视角评价、常规性评价以及激励性评价三种方式;第二,成都市主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优点:(1)参与态度积极;(2)大部分学校能保证活动时间;(3)不同学校选择不同的内容发展特色;(4)在组织形式上有突破;(5)成都市主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监督评价已成雏形。第三,成都市主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1)少数学校强制缩短活动时间;(2)活动内容枯燥,乏味;(3)活动场地不足;(4)活动的监督评价系统未形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主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特色发展的建议:(1)重视发展有特色的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2)创编新的活动内容;(3)采用新型、灵活的活动形式;(4)不断改善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落实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