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大课间
特征
评价指标
摘要: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1小时,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的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体育中的重要环节,全国各地的绝大多数学校都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近些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但是出现了忽略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质的现象,过度的追求奢华化、形式化、表演化,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变成华而不实的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运动时间不能保证、活动密度不能保证、运动时间缩水、领导不够重视、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简单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江苏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征和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江苏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出的134份优秀案例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运动时间与负荷、组织管理、学校场地资源划分、季节环境状况等多个角度有针对性的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征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江苏省中小学优秀大课间案例的特征分析,归纳梳理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总结经验方法,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的、健康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研究结论如下:1、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出的134份优秀案例进行研究。分类归纳出以下特征: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上打破传统课间操的形式,丰富了大课间的活动内容;部分学校能够充分利用有效的活动时间,安排适宜的负荷,满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在组织管理上,充分调动了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完善的领导管理机制;在场地资源使用方面,充分体现了“小场地,大用处”的资源价值;在环境季节预案和安全监控与反馈方面,做好预案,安全第一。2、本文基于文献资料的研究以及专家的反复认证,确定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指标。提出了大课间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大课间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由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运动时间与负荷、组织管理、学校场地划分、季节环境状况、安全与反馈在内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以供其他地区借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