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
体育游戏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游戏的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性偏瘫(SH)儿童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SH儿童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因提前出院脱落3例,试验组因注射肉毒素脱落1例、提前出院脱落2例,2组最终各纳入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作业疗法、蜡疗和低频脉冲电刺激)和常规运动疗法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每个项目训练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12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基于游戏的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包括力量训练、速度灵敏训练、动态稳定性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ioNeuro生物反馈仪和Flexcomp Infiniti System表面肌电分析系统测量分析患侧被动牵伸状态下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和内收肌的均方根值(RMS);采用Microfet2手持肌力测试仪测量患侧髋屈肌、髋伸肌、膝伸肌、膝屈肌、踝背屈肌和踝跖屈肌的肌力;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D区和E区的分值评定粗大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定步行能力。结果 (1)下肢RMS: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下肢肌肉腘绳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和内收肌RMS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腘绳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和内收肌RMS均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下肢肌力: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髋屈肌、髋伸肌、膝屈肌、膝伸肌、踝背屈肌、踝跖屈肌肌力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髋屈肌、髋伸肌、膝屈肌、膝伸肌和踝跖屈肌肌力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GMFM-88、BBS评分和10MWT: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GMFM-88 D、E区评分,BBS评分和10MWT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GMFM-88 D区评分、BBS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游戏的INT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SH儿童下肢肌张力,提高下肢肌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