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科技进步
竞技体育
作用
贡献
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引下,我国体育战线的相关领导部门和广大体育工作者对“科技兴体”的认识越来越深刻。1989年,在第四次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科技兴体”,明确要求体育科技工作要面向运动训练主战场。1996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为主题,专门研究了体育科技改革和发展问题,会议颁布了《国家体委关于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体育科技进步的意见》。2000年,在12月15日颁布的《2001 -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首次正式使用了“科教兴体”的提法。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曾提出:“振兴体育要面向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李元伟曾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新世纪奥运争光目标”。这些都在揭示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笔者通过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广大专家、学者对科技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理论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作用的定量与实证分析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21世纪以来有关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发展作用与贡献的定量与实证的研究还没有。本研究正是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来研究我国在2000—2005年期间体育科技进步究竟对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做了多少贡献?在哪些方面做了贡献?旨在揭示,现阶段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发展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影响我国体育科技进步的因素有哪些;我国体育科技进步怎样能更好的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贡献。同时,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诸因素,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在2000—2005年期间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与贡献进行了定量和实证研究。测算了2000—2005年期间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贡献率,分析了体育科技进步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动态性关系,以及体育科技进步三要素:体育科技研究与开发、体育科技创新和体育科技扩散与体育科技进步的关系和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有关领导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统计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1)我国在2000—2005年期间,体育科技进步率为4.47%,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贡献率为45.7%。虽然,这一结果较之1991—1996年期间有所提高,但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世纪,我们要想依靠体育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实现“科技兴体”战略目标,我们仍需加强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程度,继续提高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作用与贡献。其中,体育科技经费和体育科技人力投入的不足以及投入产出比较低,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体育科技进步三要素,即体育科技研究与开发、体育科技创新和体育科技扩散与我国竞技体育相结合的力度不够,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体育科技研究与开发、体育科技创新和体育科技扩散的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科技进步成果转化和运行机制,因此,导致我国的体育科技进步成果不能很好的转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去,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与贡献。
(3)影响我国体育科技进步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第一,体育科技经费、体育科技人力和教练员的投入不大,影响和制约了我国体育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力度。第二,体育科研课题数和体育科技专利数提高不多,反映了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程度不高。其中,我国对于体育科研课题投入的科研人员和科研课题经费不足,制约了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程度的提高。第三,体育科技文献和体育科技出版物提高幅度不大,影响了我国体育科技扩散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因为体育科技研究与开发、体育科技创新和体育科技扩散三者之间相结合的情况不好,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良好互动关系,更深层次的影响了我国体育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