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河南大学
体育教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
调查
摘要:
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是近年来中国发生的社会问题之一,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一个国家异常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每一个毕业生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开设最早的主干专业之一,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探讨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过程和教育改革的思路与措施,是每个高校都应该重视和解决的一项工作。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大学2003届—2012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本调查可以反映出河南省乃至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一般状况。结论如下:1.由于扩招和其它社会因素叠加,10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学生对就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毕业生的运动技能和综合能力,家庭的社会关系在毕业生的求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社会关系因素的影响作用不断降低,阶层固化问题不突出。农村生源向高层次学历冲刺的成功率较高。3.由于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的变化,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和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将长期存在。4.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是“运动技术水平”、“一专多能”、“综合能力”。培养单位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5.在体制内就业的毕业生稳定性较高,在体制外就业的毕业生流动性较大。在高校就业的毕业生学历深造者居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是推动个人进步的动力。建议如下:1.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自我完善和提高,扎实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尽可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2.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延长专选课程的学习时间,保证专选技术的学习时间在3学年左右;扩展专业辅修课程,保证一专多能;加强专业技能(如裁判、社会体育指导和教学训练能力)的训练。3.改进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方法,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毕业生就业铺路搭桥。学校要增加对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和资金投入,实行学校、院系二级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学校和学院两级构建畅通的就业信息平台,彼此之间互相补充,为毕业生提供优良的就业信息服务。4.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城市、县城、乡镇的就业扶持力度,鼓励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到基层中去历练自己。加强监督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确保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