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训练能力
培养路径
摘要:
近年来,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不断加强,对体育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训练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高学历人才的重要力量,就增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训练能力展开研究。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训练能力培养路径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训练能力的培养现状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训练能力模块的支撑,影响训练能力培养的师资力量需要加强,体育教育专业训练课程的设置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异,以校外实训基地为标志的实践平台对训练能力培养的检验机制有待提高。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训练能力的构成包括5个二级指标,分别是训练设计能力、专项技术能力、指挥比赛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总结能力。设计训练能力包括制定计划、建立训练目的、组织训练实施等9个三级指标;专项技术能力包括个人专项技术能力、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正确讲解专项运动的保护动作等9个三级指标;指挥比赛能力包括合理分析技战术、应对场上突发状况、竞赛规则的研读等8个三级指标;创新能力包括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训练、创造性使用现有设备进行训练等4个三级指标;学习总结能力包括训练计划的评估、自我反思和自我监督等4个三级指标。训练能力培养的路径从培养目标、内容设置、时间安排以及方法策略来设计。在培养目标方面大体都是以满足中小学运动队训练为前提,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为目的;在内容设置方面采取理论知识与训练实践交叉培养,分别从课堂理论学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队的组建、专业队见习、校内外与训练相关的兼职、教育实习(中小学运动队带队训练)以及校内外实践比赛进行安排;在时间的安排上按照学期跨度,即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有序地进行,方法举措主要从建立奖惩机制、加大比赛力度、加深校校合作等八方面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