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武术
教学实施能力
培养方案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才成为了发展的关键,国家高度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式各样人才,越多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国家的发展进步需要靠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才、如何培养就成为了关键问题。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人民日报》的文章中曾指出:加大力度改革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课堂教学进行一次大革命。由此可见,国家领导注重人才培养,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体育传统项目,一直以来深受国民的喜爱,被我国推崇为“国术”。《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为了贯彻执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相关要求和部署,充分发挥武术健身作用,推进健康中国前进的步伐,大力发展学校当中的武术教育,完善武术师资培训机制。可见,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发挥着积极的健身作用,深受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体育专业,是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体育师资人才的专业。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大纲中提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教学计划的贯彻实施,使学生学好武术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做到能讲、会练、示范动作标准规范,将来可以胜任武术课程教学、训练以及竞赛组织和裁判等相关工作,培养成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是在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中武术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与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培养目标不相符。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先确立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指标体系框架后,依据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分析设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并以河北师范大学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随机抽取共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运用教学实验法进行培养学生武术教学实施能力的研究,以此来验证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方面的培养研究提供参考,为体育类其它专业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指标体系框架的初始指标主要包括武术教学设计能力、武术教学实施能力、武术教学反思评价能力、其它武术教学实践能力四大部分,并划分二级指标16个和三级指标61个。经过20位专家的筛选和建议,最终确立基本指标体系框架:一级指标为武术教学设计能力、武术教学实施能力、武术教学反思评价能力;二级指标讲解能力、示范能力等9个;三级指标术语化讲解、完整示范的能力等40个,并对每一项指标进行权重配比。(2)依据指标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指标体系框架中所占的比例,判断其重要程度。武术教学实施能力的二级指标按照权重大小排序依次为讲解能力、示范能力、教学组织能力、领做与口令能力、纠正错误动作能力、教学应变能力、解析能力。(3)通过运用教学实验法,验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具有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班学生的讲解能力、示范能力、领做与口令能力、纠正错误动作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在讲解能力、领做与口令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方面两班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示范能力和纠正错误动作能力方面两班差异不大;在教学实施能力考核总成绩方面两班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成绩均值高于对照班;两班在武术技能考核成绩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实验班成绩均值略高一点。实验班上课中实验干预占用一定课上时间,使练习密度有所下降,但学生的武术教学实施能力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技能考核成绩方面能够保持不降低。通过对比两班的教学效果,说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具有可行性。(4)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提高了教学效果,不仅使学生对武术教学实施的认知程度和喜爱程度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氛围,还帮助学生锻炼武术教学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对武术文化知识和技术动作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