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纳滤膜
金属有机框架
超分子
高通量
抗污染
摘要:
在水资源净化及工业污水处理过程中,纳滤膜因绿色环保且分离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但传统纳滤膜的低渗透量和膜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开发用于构建高通量、抗污染纳滤膜材料。本论文通过优化制膜工艺与条件,在界面聚合中引入两性离子改性金属有机框架(MOFs)、具有空腔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在膜内构建水分子传递通道,提高膜通量;通过两性离子改性填充材料、超分子主客体相互作用等方法,调控膜表面性能,提高膜表面亲水性,构筑高抗污染纳滤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基于两性离子改性的MOFs材料,通过界面聚合制备MOFs混合基质膜。MOFs本身固有孔道可以调控膜内自由体积、水分子传质通道、物理化学微环境,显著提高水通量;通过两性离子改性,适度调节了 MOFs的孔径大小,强化了纳滤膜的分离性能;接枝的两性离子化合物可以通过氢键、静电等作用力,促使纳滤膜表面形成了水化层,抑制蛋白、有机等污染物在膜表面的吸附、堆积,提高分离膜抗污染性能。
二、通过β-CD与三甲酰氯(TMC)之间的界面聚合反应制备AZ-β-CDx/yPES膜。利用超分子主客体相互作用,将修饰了两性离子的偶氮苯聚合组装到β-CD的疏水内腔中,赋予纳滤膜良好的亲水性,提高其抗污染性能;β-CD与TMC反应形成的酯键,可以增强膜的耐氯性;可见光或紫外光照射偶氮苯衍生物能够引起偶氮苯基团反式和顺式异构体之间的可逆光异构化,通过转换外部环境的可见/紫外光照射条件,实现环糊精对修饰了偶氮苯的亲水抗污染有机单元的捕捉与释放,最后将纳滤膜重新浸泡于两性离子类偶氮苯化合物溶液中,获得再生抗污染功能层。
三、通过偶氮杯[8]芳烃与TMC之间的界面聚合反应制备A-C8A/PES纳滤膜。杯[8]芳烃较小开口端直径约为0.96nm,通过引入这类超分子单体,在膜内构建了高效水分子传递通道;利用超分子主客体相互作用,在膜表面组装了 β-CD功能层,提控膜孔径分布,优化膜分离效率;通过调控光照条件,实现纳滤膜抗污染功能层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