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物医用材料
聚乙烯醇
两性离子
表面修饰
抗污性能
生物相容性
摘要: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生物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修复、替换生物体组织或器官,增进或恢复其功能的材料。当生物医用材料与人体相接触时,非特异性蛋白质或细胞等就会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污染材料表面从而影响到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学者提出了“anti-fouling”(抗污)的概念,即对一些生物医用材料进行表面的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抗污能力,增强材料应用性能。聚乙烯醇(PVA)是一种医用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秀的物理性能和低毒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但是在课题组的前期研究中,将PVA水凝胶人工角膜移植到动物眼内时,手术后期发现人工角膜表面上有细胞粘附生长的现象,从而可能会导致增殖膜的产生使手术失败。因此本论文以两性离子聚合物对PVA膜表面进行改性修饰,期望在保留PVA本身优秀物理性能的同时,使其表面具有一定的抗污性能。本文首先通过新颖的方法合成羧基两性离子单体,并用“从表面接枝”和“接枝到表面”两种方法以两性离子聚合物对PVA膜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并对修饰后的PVA膜表面组成和结构、物理性能和生物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无溶剂体系下,叔胺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和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AA)与丙烯酸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备两种羧基两性离子,分别是甲基丙烯酯型(CBMA)和甲基丙烯酰胺型(CBAA)。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CBMA以及CBAA进行结构表征。以DMAEMA与丙烯酸的季铵化反应为例,其最优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摩尔比(nDMAEMA:nAA)为1:2、搅拌转速200 r/min、反应时间为24 h以及反应温度为室温(25℃)下反应产物产率达到75%。2.以PVA膜作为基底,采用graft from的方法进行表面接枝改性,首先通过BIBB与膜表面羟基发生酰化反应引入卤素Br基团,然后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膜表面引发接枝两种不同的两性离子SBMA和CBMA。表面接枝聚合两性离子后会使得膜表面变得较为粗糙,但在亲水性上大幅度提高,接触角由空白膜的39.6°最低降至修饰后的7.2°。接枝两性离子后膜的含水率均在62.09%以上,蓄水性能好,同时膜体积会随着两性离子单体的修饰浓度增大而增大,体积比保持在150%-250%之间;接枝后光学性能良好,可见光透过率均在88%以上,对可见光透过基本无影响;接枝后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略微下降,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应变均在1.23-1.85 MPa和361.7-471.1%区域内。接枝两性离子后明显提高PVA膜的抗蛋白吸附能力,表面蛋白吸附量由空白膜的7.18μg/cm2最低降至修饰后的2.25μg/cm2;体外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或1级,且接枝两性离子后膜表面具有良好的抗细胞粘附性能。3.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两性离子进行自由基共聚,通过接枝到聚乙烯醇PVA膜表面上。经表面接枝两性离子共聚物后,PVA膜表面变得较为粗糙,可见聚合物已接枝到膜表面。由于两性离子的亲水性,膜表面的亲水性大幅度提高,接触角由空白膜的39.6°最低降至修饰后的8.46°。接枝两性离子共聚物后含水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均在70.79%以上,同时膜体积会随着两性离子共聚物修饰浓度增大而缓慢增大,保持在102-121%之间;接枝两性离子共聚物后光学性能略有下降,高浓度的两性离子共聚物修饰下可见光透过率会下降到60.3%;但仍保持着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应变均在2.38~2.63 MPa和552.3-655.6%区域内。接枝两性离子共聚物后明显提高其抗蛋白吸附能力,吸附量由空白膜的7.18μg/cm2最低降至修饰后4.42μg/cm2;体外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且接枝两性离子共聚物后膜表面具有良好的抗细胞粘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