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选择性酸浸出
电化学脱锂
再生
摘要:
电动汽车市场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需求量不断暴涨,导致锂资源供不应求,而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锂含量远高于矿石,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对缓解资源紧缺有重大意义。磷酸铁锂作为商业化应用最早的正极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在储能、交通运输、电动工具中。但磷酸铁锂回收价值低,开发低成本、高效且环保的回收工艺势在必行。
本文对磷酸铁锂选择性酸浸脱锂工艺以及电化学选择性脱锂工艺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与研究,对比了两种提锂工艺的优劣势。并进一步揭示了锂选择性脱出机制,以及材料结构形貌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以电化学脱锂料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法将其再生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达到完全利用废旧磷酸铁锂的目的,这对降低回收成本、促进资源循环具有很大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为原料,构建了H2SO4/HCl+H2O2选择性浸出体系,系统研究了不同参数对Li、Fe、P浸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酸浓度和过氧化氢浓度对Li、Fe、P的浸出率影响最为显著。H2SO4+H2O2浸出体系中,获得的最优浸出条件为:H2SO4浓度0.22 mol L-1,H2O2浓度1.17 mol L-1,反应温度28℃,搅拌速率300 r min-1,液固比12.5 ml g-1,在该条件下Li、Fe、P浸出率分别为96.65%、0.96%和1.86%;HCl+H2O2浸出体系下,最优条件为:HCl浓度0.5 mol L-1,H2O2浓度1.17 mol L-1,反应温度25℃,搅拌速率300 r min-1,液固比12.5 ml g-1,在该条件下Li、Fe、P浸出率分别为99.17%、0.41%和1.97%。选择性浸出前后材料微观形貌没有明显区别,盐酸对于Li的选择性浸出效果比硫酸更优,最终得到异磷铁锰矿型磷酸铁。此工艺适合于大规模处理废料。
(2)以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为原料,以Li Cl为电解液,构建电化学选择性脱锂体系,系统研究了不同参数对Li、Fe、P浸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电解时间及电解液p H值对Li、Fe、P浸出率及Li/Fe选择性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电流密度对电量消耗及电流效率有明显影响。Li的脱出存在法拉第过程和非法拉第过程。获得的最佳恒流电解条件为:电流密度15 m A g-1,电解液浓度0.5 mol L-1,电解液p H主要范围5~8,电解时间12 h,在该条件下Li、Fe、P脱出率分别为96.31%、0.06%、0.62%,电解回收1 kg废旧材料,耗电量在236.3 Wh,增加电解时间,可使锂脱出率达98%以上。电化学脱锂产物为异磷铁锰矿型磷酸铁,其微观形貌基本未发生改变。电化学脱锂相比于H2SO4/HCl+H2O2选择性浸出体系,对锂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并且试剂消耗和产生的废水量大大降低。
(3)以电化学脱锂料为原料,通过直接再生工艺或除杂再生工艺两种路线合成Li Fe PO4/C材料。通过煅烧除杂再生工艺合成的Li Fe PO4/C材料性能更为优异。最佳工艺条件为:600℃空气煅烧10h除杂,锂配比1.05,葡萄糖配比20%,0.1 mm锆球球磨10 h,于惰性气氛中680℃保温10 h条件合成Li Fe PO4/C材料。再生料在0.1C倍率下的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61.5 m Ah g-1,1.0 C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44.5 m Ah g-1,1.0 C倍率下500圈循环保持率在92.0%。
图34幅,表6个,参考文献1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