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退役磷酸铁锂
碳质
分选
浸出
资源回收
摘要:
磷酸铁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将产生大量的退役磷酸铁锂电池,退役后的电池中含大量的金属、电解质和粘结剂等有毒物质,若不妥善处理将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现有回收技术主要集中在有价金属锂、铁上,负极材料通常以焚烧、掩埋等形式处理,经济效益差、易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优化退役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过程,实现正、负极材料的综合利用迫在眉睫。相较于较成熟的正极材料回收工艺,以负极碳质材料为核心开展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江西某废旧电池回收工厂提供的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废料为研究对象,在废料组成和性质研究基础上,拟采用“重选联合深度浮选与浸出”新工艺对其各组分进行高效回收利用。电池废料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其组成复杂,除含磷酸铁锂和负极碳质材料外,还有粘结剂、未剥离干净的铜箔和铝箔极片以及一些外来杂质的混入。首先,对电池废料进行重选试验,在重选摇床的床面倾斜角度为4°、冲洗水量为7 L/min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品位为23.47%、回收率为65.81%的铜精矿产品。扫描电镜显示,磷酸铁锂和碳质材料等紧密嵌布,因此分选前需要将附着在磷酸铁锂和碳质材料表面的有机粘结剂去除。为了实现电池废料中碳质和磷酸铁锂的分离,需要对电池废料进行预处理解离。结合粘结剂性质分析,对不同温度下热活化预处理后的电池废料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当热活化条件为350℃×2 h时,可以实现粘结剂的有效去除。将热活化预处理后的重选尾矿进行深度浮选试验,研究了传统捕收剂与复合型捕收剂M231的接触角差异,结果显示废料经过柴油、煤油和M231处理后,接触角分别提高了2.0°、4.5°和11.0°。抑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发现,相较于传统抑制剂水玻璃,复合型抑制剂D706可得到灰分和产率兼具的浮选精矿产品。开路浮选试验结果显示,重选尾矿经350℃热活化预处理后,采用“一粗一扫三精”的开路浮选流程,控制磨矿时间为4 min,矿浆中-0.074mm占比92.04%,矿浆浓度在25%左右,Na OH为调整剂、M231为捕收剂、D706为抑制剂,可得到灰分为7.79%、产率为26.38%的浮选精矿。在开路浮选试验条件下,对电池废料进行了闭路浮选试验,可以得到灰分在10%以内的碳质精矿产品,同时尾矿灰分在94%以上,实现了碳质的分选和磷酸铁锂的富集。浮选精矿的酸浸试验结果表明,控制酸种类为硫酸,浓度为10%,液固比为3∶1,搅拌强度为200 rpm,在反应温度为75℃的条件下浸出90 min,可以得到固定碳含量为99.78%、产率为90.27%的高纯度碳质石墨产品。对提纯后的碳质产品进行扫描电镜,发现碳质产品颗粒表面光滑、呈层状结构,能谱分析中碳的原子百分比为99.85%,表明酸浸过程能够有效实现碳质的精制,得到固定碳含量大于99%的高纯度碳质石墨产品。采用“重选联合深度浮选与浸出”新工艺可以将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废料分选为铜精矿产品、碳质石墨产品和磷酸铁锂精矿(浮选尾矿和浸出液),其中磷酸铁锂精矿可延用现有技术进行回收,提高入料品质、降低药剂用量和工艺成本,实现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废料中各组分的分选及资源化回收利用,对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41幅,表24个,参考文献10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