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
预处理
FePO4·2H2O
LiH2PO4
高温固相法
摘要:
“双碳”战略促使我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在源网荷各个环节中发挥着突出作用。随着电力储能的发展,处于新型储能技术主导地位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和消费量飞速增长,若干年后大量的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结束后进入报废状态,废旧电池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不仅会带来环境污染,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本文以储能系统中报废的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如何实现低成本、绿色环保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与再生技术,为储能系统中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资源化回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由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还存有少许电量以及残余电解液,所以要对废旧电池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环节包括放电、拆解以及正极材料与铝箔之间的完整分离,对此本文分别采用了NaOH溶液浸泡法、有机溶剂超声溶解法,高温热解法以及纯水超声法对废旧极片进行分离处理,通过对比发现纯水超声法更加绿色环保,不仅能实现正极材料和铝箔完全分离,而且收集到的铝箔未被腐蚀可直接进行回收利用,该方法也比较适合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
(2)为了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获得其有价金属元素Li和Fe,本文采用回收的FePO4·2H2O粉末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实现LiFePO4/C的再生,并探究了温度、葡萄糖量、碳源种类三种因素对再生LiFeP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回收工艺主要流程中,首先对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片进行酸浸-加热回流处理生成FePO4·2H2O,洗涤烘干后研磨得到了FePO4·2H2O粉末,XRD表征和ICP测试结果显示回收得到的FePO4·2H2O结构完整,纯度较高。然后以FePO4·2H2O粉末为原料添加碳源在高温下制备LiFePO4/C材料,对其进行结构与形貌表征以及电化学测试,得出以葡萄糖为碳源、温度为700℃、葡萄糖量为理论生成磷酸铁锂质量的17%时所再生的LiFePO4/C电化学性能最佳,0.3C倍率下首周放电比容量可达141.8mAh/g,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能维持在94.3%。通过与商用LiFePO4/C进行电化学性能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该工艺所再生的LiFePO4/C有着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3)为了实现废旧磷酸铁锂极片的低成本再生,本文采用酸浸法回收的LiH2PO4为原料制备LiFePO4/C,并进一步探究温度、锂铁比、导电炭黑量三种因素对再生LiFeP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表征发现,回收得到的LiH2PO4特征峰与标准卡片一一对应,结晶程度较高,无明显杂峰,且纯度较高;再生的LiFePO4/C结构与形貌特征发现LiFePO4晶型完整,当温度为750℃,锂铁比为1.03、导电炭黑量为混合物质量分数的5%时所再生的LiFePO4/C电化学性能最佳,0.1C倍率下首周放电比容量为126.9mAh/g,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3.6%,第100周放电比容量为96 mAh/g。所用原料成本相对于其它工艺较低,该工艺再生的LiFePO4/C有着价格低廉的优势,比较适用于中低端储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