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硫酸亚铁
碳包覆
离子掺杂
摘要:
LiFePO4材料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环境友好、理论容量高、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是,LiFePO4正极材料的低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导致其高倍率性能不佳,影响该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本论文以提高LiFePO4的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为主要目的,通过便于工业化生产的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PO4/C复合材料及其离子掺杂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物理测试方法及电化学测试技术,系统地研究焙烧温度、反应时间、铁源、碳源、Mn2+掺杂量等条件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合成工艺条件,为LiFePO4/C复合材料工业化提供参考。
LiFePO4的成本和性能是决定该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的关键。本论文以廉价的FeSO4·7H2O为铁源,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橄榄石型LiFePO4/C复合材料。利用XRD和SEM及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合成条件对LiFePO4/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反应时间和碳源均对材料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用蔗糖作碳源,在700℃煅烧15 h制得的样品具有均一的橄榄石型结构和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研究了以FeC2O4·2H2O为铁源,固相法合成条件对LiFePO4/C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合成条件。并且考察了廉价的FeSO4·7H2O和昂贵的FeC2O4·2H2O两种铁源在各自优化条件下合成的LiFePO4/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以硫酸亚铁为铁源合成的LiFePO4/C在2.3~4.2 V电压范围内,0.1C、0.5C和1C倍率的放电比容量分别稳定在150 mAh/g、140 mAh/g和130 mAh/g左右,容量与草酸亚铁为铁源合成的LiFePO4/C的容量相当。但前者在5C倍率放电时,30次循环后,容量仍高达105.2 mAh/g,而后者30次循环后,容量仅为95.7 mAh/g,并且前者的循环性能和大倍率放电性能均优于后者。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Mn2+掺杂化合物LiMnyFe1-yPO4 (y=0.2, 0.4, 0.6, 0.8),考察了Mn2+掺杂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锰的含量对样品的形貌影响较小,所有的LiMnyFe1-yPO4材料在放电过程中均出现3.5 V和4.0 V两个电压平台,Mn2+的掺杂减小了氧化还原峰电位差,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LiMn0.2Fe0.8PO4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同时,在选取最佳掺杂量后,我们通过Mn2+掺杂和碳包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LiMn0.2Fe0.8PO4/C复合材料,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表明,LiMn0.2Fe0.8PO4/C样品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较佳的倍率性能及优良的循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