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共沉淀法
磷酸铁锂
碳包覆性能
摘要:
橄榄石型结构的磷酸铁锂因其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热稳定与可逆性好、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而被视为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由于磷酸铁锂自身电导率及锂离子扩散系数比较低,极大的影响了其电化学性能。近年来,研究者们在磷酸铁锂的合成工艺和改性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对磷酸铁锂的合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共沉淀法合成工艺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n 本论文以LiOH、FeSO4、H3PO4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磷酸铁锂前驱体。为了在溶液里沉淀出等摩尔的Li3PO4与Fe3(PO4)2?8H2O前驱体混合物,研究了原料不同加料顺序、不同锂铁配比、不同陈化温度对制备前驱体的影响。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将磷酸与氢氧化锂混合后,再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制备的前驱体焙烧后的产物具有最好的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4.7mAh?g-1、114.5mAh?g-1;XRD测试结果表明,锂铁比为3:1时制备的产物为纯相LiFePO4;SEM测试结果表明,陈化温度为35℃时产物颗粒被碳包覆层紧密连接在一起,颗粒大小均一,呈圆球状;讨论了不同焙烧温度与焙烧时间对形成的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焙烧温度为650℃时,合成产物颗粒大小均一,粒径在600nm左右;充放电测试表明,当焙烧时间为12h时,产物具有最好的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5.8mAh?g-1、126.5mAh?g-1。\n 为了提高磷酸铁锂的电导率,研究了碳源与碳含量对制备的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当采用葡萄糖为碳源,前驱体掺碳量为15%时制备的产物具有最佳的充放电比容量,0.2C倍率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2mAh?g-1、118mAh?g-1,效率为96.7%。对最优化条件下的产物进行了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0.5C、1C、2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0mAh?g-1、89mAh?g-1、80mAh?g-1,同时也进行了循环伏安测试,形成的氧化峰与还原峰之间的峰电位差只有0.3V,六次循环后,所形成的氧化峰与还原峰几乎完全重合,表明该条件下制备的产物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与循环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