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磷酸铁锂
正极材料
碳包覆
无氨法
高温固相法
摘要:
LiFePO4(LFP)作为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因其性能优异而在诸如电动汽车、便携式移动设备电源、储能电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LFP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向大功率动力电池发展的道路上,其仍然面临着许多待续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利用高温固相法生产的工业中,因为一些铵盐类物质常被作为原材料来使用,导致生产过程中有氨气的产生,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处理废气的成本,以及恶化了环境,威胁着生产者的健康。而磷酸铁锂本身的一些特性也增加了其在动力电池方面应用的难度:其离子导电率和电子导电率低,影响其在大电流充放电时的性能;振实密度低,这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本文探索了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氨气产生、并且适合工业生产的方法和工艺,并利用对材料进行一些改性处理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通过采用磷酸二氢锂、磷酸铁、草酸亚铁等不含有铵盐的物质作为起始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绿色(制备过程中没有氨气的产生)合成了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根据不同的原料配方,分别优化了其实验工艺参数: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碳包覆量等。通过XRD、SEM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利用LAND测试仪、电化学工作站对材料所装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在以磷酸铁、碳酸锂为原料制备磷酸铁锂的过程中,比较考察了柠檬酸和蔗糖分别作为碳源的包覆效果,对以蔗糖为碳源的理论包覆量做了优化,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最优值为4.21%。在对其做了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优化后,在650℃保温10h合成的样品在0.5C的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53mAhg-1,经过几次充放电激活后,其放电比容量可达160 mAhg-1以上。在以磷酸二氢锂为原料,高温固相合成LiFePO4实验中,考察了铁源对合成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优化出以草酸亚铁为铁源的最佳合成温度为680℃,最佳烧结时间为8h。比较考察了二次包覆和一次原位包覆碳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碳纳米管对其进行包覆改性,在包覆碳源采用3.5%蔗糖碳源混合1.5%碳纳米管时,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倍率性能。为了改善材料的导电性,在制备磷酸铁锂的过程中引入磷酸钒锂(LVP),合成了xLiFePO4-(1-x)Li3V2(PO4)3复合材料,当x=0.85时,合成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1.9 mAhg-1,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3.79%;当x=0.9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2.1 mAhg-1,20次循环后容量没有衰减,在3C、5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03.5和96.3 mAh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