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磷酸锰锂
碳包覆
表面活性剂
摘要: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极材料尤其是正极材料从根本上决定了电池的性能,正极材料占到电池成本比例的百分之四十。所以,从电池性能和成本两大决定性因素考虑,性能优异且价格低廉的正极材料,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研究和商业化进程的主要努力方向。其中,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和磷酸锰锂(LiMnPO4)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较好的热稳定性、丰富的原料来源和环境友好等优点。磷酸铁锂己经应用于动力电池等高端领域,而磷酸锰锂具有更高的放电电压,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以低成本制备高性能橄榄石型正极材料作为研究目的,采用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湿法球磨工艺合成LiFePO4,引入双表面活性剂代替传统碳源,对LiMnPO4进行碳包覆,提高电化学性能;简化生产工艺,选用廉价的三价铁源,一步法合成球形核壳结构的碳包覆LiFePO4/C材料;通过液相法合成LiMnPO4纳米颗粒,通过多巴胺的聚合反应,制备了氮掺杂碳包覆的LiMnPO4正极材料:同时,进行了中试公斤级和工业化生产LiFePO4/C的工艺研究。首先采用湿法球磨法,针对性地选取两种环境友好的非离子表面活性进行复合,代替传统碳源,制备得到分散均匀、较高石墨化碳包覆的纳米碳包覆LiFePO4/C材料。研究了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制备得到的LiFePO4/C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1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8.7mAh/g,10C的容量还能达到111.8mAh/g,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200次循环后的容量衰减不足1%,循环稳定性优异。选用廉价的羟基氧化铁(FeOOH)作为铁源,借助表面活性剂分子和原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采取简化的一步法工艺,制备了球形核壳结构的纳米碳包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产物在0.1和5C倍率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3.6和121.6mAh/g,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循环200次后的容量未发生衰减。另外,材料也表现出良好的低温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对材料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固相反应体系中,指导控制LiFePO4形成过程中中间相晶体的生长,设计制备出三维多孔球形LiFePO4/C材料。在本研究为工业化一步法制备电化学性能优异的LiFePO4/C正极材料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在较低温条件下合成了粒度分布均匀且粒径在1OOnm左右的棒状LiMnPO4材料,选用含氮有机物多巴胺(dopamine)作为碳源,在LiMnPO4颗粒表面形成N掺杂的碳包覆膜。借助XRD、XPS和TEM等手段,对材料的物相和表面碳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了 N掺杂碳的表面修饰对材料倍率性能提升的作用机理。建立在中试生产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包覆碳源生产的三代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包覆碳源对产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将研发的LiFePO4/C材料的中试制备技术成果落户于企业,采用大型工业化设备下制备出电化学性能优异的LiFePO4/C材料,产品呈现规则的球形和椭球形。以石墨作为负极,组装成200mAh软包装电池测试电化学性能,5C与O.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的比值为92.1%,5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本成果实现了与企业之前的技术创新合作以及产业化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体现了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