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
电池管理系统
开发
ML5238
SNMP
多接口多通信协议
摘要:
随着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大规模普及,当前通信设备正在逐步向小型化,分布式的方向发展,末端设备的功耗越来越小,客观上需要配置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后备电池。新型化学电源-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以其比能量高,高温性能突出,占据空间小,循环性能优异,可快速充、放电,绿色环保等突出特点,成为4G通信基站的首选。但是磷酸铁锂电池也存在着许多无法克服的缺点,如不能在低温下充电,不能进行过充,过放或短路放电等,否则会使电池发生不可逆的损伤,严重的还可能产生安全事故,危及通信基站的安全运行。为了充分发挥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异特性,减少并避免其显在缺点的影响,通常在使用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的同时都给予配置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写为BMS)。根据以上需求,本论文展开了相关研究。论文首先分析了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管理系统国内研究的现状,指出目前商品化的BMS产品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无法满足国内外客户不断提出的新需求,如SOC精度要求,切换响应速度要求,扩容要求,多接口多协议通信功能要求以及低成本要求等。本论文从上述功能要求出发,展开电池管理系统各细化功能的研究,从硬件和软件、控制策略等角度深入探讨,设计开发一款具有高精度测量、高速响应,易于扩容,支持多接口多协议通信以及成本适中的BMS产品,抢抓市场机遇,同时为企业获取适当收益。论文对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结构进行了分析,从电池状态的监测、电池状态的分析,电池的安全保护,能量控制管理以及电池信息管理等模块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论文对电池的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讨论。因为电池管理策略是电池管理系统软件的核心内容,结合电池实际应用场景,论文对电池管理策略的几个研究热点问题:SOC估算方法,充放电管理,均衡管理,热管理和故障管理等均进行了研究和剖析,并选择了适宜于本项目应用的策略和方法,并说明了理由。论文系统介绍了电池管理系统的整体硬件框架,并按照各个模块实现的主要功能分别了介绍了芯片的选择以及各个模块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的具体实现方法。经过比较,选择ARM Cortex-M3核心的STM32F103芯片作为系统的主MCU,选择ML5238芯片作为电芯数据采集的模拟前端,选择W5500芯片作为UDP的硬件协议栈,以满足SNMP通信协议的需要。论文完成了电池管理系统软件程序设计,详细介绍了各个重要组成模块和外设驱动的实现方法,重点说明了各个软件模块的工作流程,总结了程序设计过程中的有关重点,难点问题及相应的突破方法。同时还开发了PC端的上位机监控程序,可以对系统运行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最后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调试和试验验证。电池管理系统通过了专业的BMS模拟测试设备的检测,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程序的基本功能均已实现,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策略符合预期的设计要求。电池管理系统已具备进行推广的初步要求,可以进行小批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