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液相结晶法
水热法
片层纳米结构磷酸铁
多孔中空结磷酸亚铁
磷酸铁锂
电化学性能
摘要:
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前驱体磷酸铁和磷酸亚铁的制备及其形貌改性研究。采用液相结晶法和水热法分别制备出片层纳米结构FePO4和多孔中空结构Fe3(PO4)2/C复合材料,并作为前驱体进一步合成LiFePO4/C正极材料,研究分析了前驱体形貌特征对后续产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电性能影响。以硝酸铁、磷酸、硝酸为原料,采用液相结晶法合成前驱体磷酸铁,讨论了硝酸浓度、反应时间和原料摩尔比对磷酸铁样品的品质(n(Fe)/n(P))和转化率的影响。其次,在反应体系中加入NaAlO2,利用在结晶过程中生成的Al(OH)3胶体对结晶面生长方向的影响,后续经一定浓度的冰乙酸溶液浸泡消除Al(OH)3,制备出具有片层纳米结构纺锤体状磷酸铁前驱体,讨论了NaAlO2的加入量和冰乙酸溶液的浸泡浓度对磷酸铁品质和形貌的影响,并以磷酸铁为前驱体通过高温固相还原法进一步制备成磷酸铁锂,使用XRD、SEM、FT-IR、TEM、比表面及孔隙率分析、激光粒度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5℃、硝酸浓度为0.6mol/L、反应时间为150min和原料摩尔比为n(H3PO4)/n((FeNO3)3)=3:1时,所得磷酸铁样品有较高的品质(n(Fe)/n(P)=0.98)和转化率(60%)。当NaAlO2加入量为m(NaAlO2)/m(Fe(NO3)3)=8%和冰乙酸溶液的浸泡浓度为60wt%,得到的前驱体磷酸铁(L-FP2)具有最佳的片层纳米结构的微观形貌和品质。由NaAlO2的加入量为8%的片层纳米结构前驱体磷酸铁制备的磷酸铁锂比由无片层纳米结构前驱体磷酸铁制备的磷酸铁锂在0.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提升20%,达到151.48mAh/g,电极电荷转移电阻降低了约75%,仅为27.23Ω;同时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0.5C倍率下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到95%。同时对Al(OH)3胶体影响片层纳米结构磷酸铁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同时以硝酸铁,磷酸二氢铵,葡萄糖为原料,采用水热法通过在Fe3+催化作用下,葡萄糖脱水缩聚成高分子链将Fe3+缓慢地还原成Fe2+后与PO43-结合反应,制备出多孔中空球结构碳包覆前驱体Fe3(PO4)2/C复合材料,晶型结构为钙铁磷锰矿型。讨论了葡萄糖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溶剂水/乙二醇比例对制备前驱体Fe3(PO4)2/C复合材料的影响。将前驱体Fe3(PO4)2/C与以氢氧化锂和磷酸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球形Li3PO4均匀混合,通过高温固相法进一步制备成磷酸铁锂,使用XRD、XPS、FT-IR、SEM、TG-DSC、比表面及孔隙率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葡萄糖浓度为0.5M、反应时间为48h,反应溶剂水/乙二醇比例为1:0、1:3、1:1、3:1时,均能够制备出Fe3(PO4)2/C复合材料。水/乙二醇比例不同时所制备的前驱体Fe3(PO4)2/C的形貌和原位碳包覆含量不同。当水/乙二醇比例为1:1时所制备的前驱体Fe3(PO4)2/C复合材料原位碳包覆含量为13.78%且具有最佳多孔中空形貌,合成的后续产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0.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65mAh/g,0.2C、0.5C、1C、5C和10C倍率下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8、139、120、95和66mAh/g,0.5C下循环100次稳定性较好、容量保持率达到98%。同时对多孔中空球Fe3(PO4)2/C复合材料形成机制,以及前驱体Fe3(PO4)2/C和Li3PO4高温固相合成LiFePO4/C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