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柔性锂离子电池
纳米纤维素
磷酸铁锂
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轻巧、便携、智能的电子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近几年来,柔性可穿戴电子技术发展异常迅猛。为了满足可穿戴、长续航、可弯曲的电子产品的需要,开发出安全的、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锂离子电池(LIBs)就显得尤为重要。柔性锂离子电池需要承受弯曲、折叠等多种形变。然而柔性锂离子电池仍然存在着正极材料比容量较低,活性材料负载量低,柔性电极力学性能较差,弯曲变形过程中电化学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此外,当前的柔性电极制备方式过于繁琐,难以实现产业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柔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低的问题,选取高比容量的富锂锰基正极(LLOs)(以下简称富锂)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然而富锂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较差,故本文采用锂离子导体Li Fe PO4对富锂进行表面包覆改性。采用研磨法制备了Li Fe PO4包覆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2 wt.%Li Fe PO4包覆的富锂在0.1 C(1 C=250 m Ah g-1)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87.8 m Ah g-1。同时,该包覆改性后的样品循环性能良好,1 C下循环100圈后放电比容量稳定在149.1 m Ah g-1,相较于原始富锂,其放电比容量提升47.2%。此外,富锂倍率性能也大幅提高。在5 C高倍率下,Li Fe PO4包覆的富锂放电比容量是89.6 m Ah g-1,远高于原始富锂的60.2 m Ah g-1,性能提升率为48.8%。富锂电化学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Li Fe PO4涂层可以避免富锂与电解液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同时,其可以降低正极与电解液间的界面阻抗,从而提高Li+在电极与电解液间的扩散速率,与此同时能够为富锂提供额外可逆容量,提高了富锂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2)针对柔性锂离子电池中电极容量低、弯曲循环性能不稳、柔韧性差等问题,故选取了纳米纤维素(NFCs)作为粘结剂和稳定剂,碳纳米管(CNTs)作为导电剂,同时由NFCs和CNTs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有助于活性粒子的沉积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采用真空抽滤方法制备了由2 wt.%Li Fe PO4@LLOs、CNTs和NFCs制备了不同载量的柔性复合正极,所制备的柔性电极在反复弯曲过程具有较高的柔韧性。2wt.%Li Fe PO4@LLOs/CNTs/NFCs电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85 m Ah g-1,在1 C下循环100圈后放电比容量是171.5 m Ah g-1,35圈倍率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是247.3 m Ah g-1。尽管载量升高会使柔性电极电化学性能降低,但在高载量(13 mg/cm2)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76.4 m Ah g-1,1 C下充放电100圈后其放电比容量仍然能保持在134.6 m Ah g-1。该柔性电极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归因于Li Fe PO4对富锂的包覆,以及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NFCs和高电导率的CNTs形成了导电三维多孔结构,为电子和离子的迁移提供了快速通道。(3)针对柔性锂离子电池存在的放电容量低、弯曲循环性能差、柔韧性差等问题,将所制备的柔性电极组装成富锂锰基柔性锂离子电池(简称富锂柔性LIBs),探索了其在不同弯曲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富锂柔性LIBs弯曲前在1 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分别是179.6 m Ah g-1、83.6%;而弯曲后分别是178 m Ah g-1、78.2%。将柔性电池以60°角反复弯曲200次并恢复后,在1 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是168.2 m Ah g-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是76.5%。富锂柔性LIBs在弯曲1000次后,0.1 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是213.1 m Ah g-1。富锂柔性LIBs具有较高的柔韧性与电化学性能稳定性,得益于CNTs与NFCs所构建的均匀连续的高导电三维多孔网络结构。富锂柔性LIBs不仅能够在正常状态下稳定工作,而且在60°弯曲前后甚至多次弯曲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持安全稳定的工作,证明了富锂柔性LIBs的实际应用价值,有望进一步应用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中。